一、体制机制及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
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在湖北宜都工业园区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2011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都高新区总规划面积51.77平方公里,形成包括湖北宜都化工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技术示范园、双创产业园的“一区四园”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宜都化工园规划面积33.98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12.17平方公里,高新技术示范园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双创产业园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
作为宜都市人民政府的派出管理机构,依法制定园区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拟定开发区中长期开发建设和科技、经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拟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进行土地与房屋征收管理工作,规划、组织、协调、督导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规划,组织入园项目的审核工作,负责组织管理全市项目服务协调专班,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负责园区内工业企业的统计及经济运行分析等工作。内设办公室、化工园管理办、经发办、项目办、安全科、协调办6个科室。园区现有宜都市创新管理服务中心、宜都化工园区安全环保管理中心2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高新投公司、丰源担保公司2家国有企业。“小管理、大服务”的机构设置使我们既能集中精力做好规划控制、配套建设、企业服务的中心工作,又避免了与现有体制的矛盾碰撞,大大降低了事务性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园区发展。
二、科技创新取得成就
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三五”末的35家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7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5.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4.66%。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东阳光药等成为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土老憨等成为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
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累计4.17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及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4.83亿元,共争取宜昌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5项,资金3425万元。
出台《宜都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发展“1+5”政策意见》《宜都市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宜都市科技创新贷款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成立湖北省县域首个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共募集资金7000余万元,投入科技创业项目7个。在全省县域首推“科创贷”,累计发放“科创贷”3636.9万元,惠及14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建立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星创天地”各1个,建立2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与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昌市级以上的研发平台由15个增加到24个,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由5个增加到9个。全市产学研签约项目49项,完成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地企业转化累计84项。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