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 >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推动3+3产业迈向高新化集群化特色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3-14

        自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以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坚持高新产业优先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的导向,打造了生命大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光伏+储能、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培育产业齐头并进的“3+3”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向高新化、集群化和特色化方向迈进。

          聚焦政策体系构建,形成全域创新生态构架。在真金白银奖补方面,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先后出台“融通发展十条”“应对疫情十八条”等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创新政策。2021年,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通过以“无申请兑现”方式,发放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和黄石市创新平台奖补资金2780万元,极大激发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研发平台数量同比增长15%,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

          真抓实,主动融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投资30余亿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园、产城融合示范园,承接武汉高校院所、武汉未来城、武汉生物城等人才密集区域的科研、产业项目,打造“生态+创新+活力”的现代化新型产业基地,形成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高新区”的区域协同模式。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壮大高新产业格局。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度,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245家,申报高企突破100家。围绕“3+3”产业,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驼鹿”和瞪羚企业培育库等“三库”联通齐育模式,打造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集聚区。

          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增强“钱变纸、纸变钱”科技成果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能力,发挥武汉、黄石科教资源优势,与湖北理工学院共建大学科技园,园区151家企业与湖北省内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举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和校企对接转型活动,2020年共实施技术转移项目176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1亿元。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夯实创新能力基础。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思路布局科创平台,生命健康产业以劲牌公司为龙头,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新材料集聚了宏泰铝业、实美科技等20家铝型材企业,为全国三大铝型材生产集群之一;成立了黄石市东楚铝加工技术研究院,主导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以迪峰、斯瑞尔等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多次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