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天山北麓的昌吉高新区自2010年底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之时,就吹响了新一轮发展的号角;2018年国务院同意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高新区建设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吉高新区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地区的创新发展高地。
黑马养成,赛道驰骋,一路赶超“高”“新”。十年来,昌吉高新区在“创”字上发力,创新创业成效显着。截至目前,昌吉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达1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8家(核心区7家)、培育上市公司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
唯有创新,才能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十年来,昌吉高新区以新格局、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以产业进步带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
十年来,昌吉高新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昌吉高新区加快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孵化载体10.07万平方米;加快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已建成国家节水器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13个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加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先后创建博士后工作站4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共22家。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昌吉高新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深入实施领军企业创新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激活行动;积极组织企业申请知识产权,2021年昌吉高新区企业获授权专利159件;重点推动蓝山屯河、索克斯等企业改制上市步伐,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快发展。
加快政产学研合作
十年来,昌吉高新区政产学研合作实现新突破。
昌吉高新区持续加大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展“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多参量融合智能感知及故障诊断技术”等科研项目3项;蓝山屯河研究院与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合作共建“集萃高分子—蓝山屯河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昌吉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高新区建设;依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检院,组建节水器材产品和建筑材料两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电器产品、机械产品和安全技术防范工程3个自治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昌吉高新区还主动邀请新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结合昌吉州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拟启动数字高新区建设。昌吉高新区正在谋划与上海福睿智库合作,共同建设昌吉州创新产业研究院,为昌吉高新区企业提供智力、技术服务。
做好创新政策试验区
近年来,昌吉高新区先后制定了《昌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昌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昌吉高新区2022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现有创新基础与优势,以更大的决心与勇气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过去的十年,是昌吉高新区巨变的十年,先后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节水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实训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2016年,昌吉高新区被纳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
这十年也是高新区企业感受最深的十年: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化,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政策越来越完善、区位交通越来越便捷、基础设施配套越来越齐全……昌吉高新区踏出改革发展、昂扬奋进的铿锵足音。
近年来,昌吉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在教育、医疗、交通、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超前谋划、集中财力,坚定不移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潮平风正扬帆进,凝心聚力谱新篇。站在新起点,昌吉高新区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对标先进,加压奋进,奋力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征程。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