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衢州高新区:演绎六大产业“合奏曲”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13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衢州高新区于2002年设立,2013年获批为国家高新区。衢州高新区始终坚持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为衢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和火车头。

          十年来,尤其是近两年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引领下,衢州高新区实现平台能级大跨越。同十年前相比,营业收入从320亿元增至2073亿元,增长5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401.8亿元增至1340.5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53亿元增至256亿元,增长38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38亿元增至152.8亿元,增长302%;进出口总额从76.2亿元增至316.5亿元,增长315%,在衢州市占比达64.4%。

          借力

          实现发展思维变革

          十年来,衢州高新区强化沿海意识、开放意识,跳出衢州看发展,放眼全国找定位,积极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在比较中强发展,在蓝海中抓突破。

          借力“国”字品牌,打造独具标识度辨识度的产业金名片。积极参与“国”字号品牌创建,衢州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国”字号锂电新材料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等,相关产业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标识度、辨识度不断提升。

          借力对外开放,拓展高水平发展的产业大通道。衢州高新区打好“山海协作、26县共富、外贸创强”3张牌,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积极筹建综合保税区,不断提升产业协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开放水平。与杭州钱塘新区签订山海协作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创建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四大“科创飞地”,走出“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产业培育新路径。同时,建立科技部批准的中俄科技合作园、浙江省政府命名的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等两大国际产业合作园,引进衢州历史上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韩国晓星工业园项目);带动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如园区企业红五环与阿特拉斯合作生产重工产品,开山股份收购新加坡OTP公司100%股权等。

          借力科技赋能,突破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新蓝海。衢州高新区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定向邀请科创团队来衢对接,以博士创新站、研发中心等形式开展项目合作,助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布局创新链。十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从19家增至217家、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从12家增至59家、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含重点)从2家增至3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8家增至413家。该高新区企业上洋机械、巨化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金瑞泓成功拉制我国首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产型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棒,隆基乐叶的单晶PER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两破世界记录,达到23.26%。

          蓄力

          实现发展动力变革

          十年来,衢州高新区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打好引、育组合拳,市县一体谋划、一体布局,有步骤、有计划、系统性打造产业链硬核力量。

          聚焦招大引强,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衢州高新区聚焦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六大产业,紧盯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突出精准招商,“链主型”“链条型”“科技型”项目不断引进。十年来,共引进项目460多个,协议总投资额达2446亿元,华友、吉利、金瑞泓、一道等链主企业先后投资落地。其中,总投资额为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被列入浙江省省长工程、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是推动衢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项目。

          聚焦招才引智,积蓄创新发展源动力。衢州高新区坚持以需求主导布局,成立浙江衢州人才创业园,每年开展人才项目评审,分类分级给予项目资金支持。聚焦重点企业“高精尖缺”人才清单,探索建立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屡创新高,2012-2022年专利授权量从153件增加到1063件,增长794.7%。

          聚焦成果转化,积蓄产研一体粘合力。衢州高新区深度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研院所等融入衢州创新体系,提高产研黏性,加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该高新区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氟硅钴新材料和空气动力装备列入浙江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名单,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列入省重大区域创新服务平台;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衢州“两院”实验实训基地及中试实验室,目前已建成投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

          发力

          实现产业赛道变革

          十年来,衢州高新区主动顺应发展新常态,按照“传统与新兴并重、转型与升级并重”的原则,加速向集群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产业集群发力,区域竞争能力显着增强。衢州高新区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沿链聚合、集聚推进,建立产业矩阵,打造顶级“朋友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加速集聚该高新区。例如,氟硅新材料已形成氟化工、有机硅、无机硅三大产业链,是国内惟一具备氟硅联动条件园区;电子化学材料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第一批省级“新星”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实现了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产品的部分国产化替代;锂电新材料集聚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四大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其中华友钴业钴系列产品的实际产量和产能规模,达到国际市场的22%。

          数字转型发力,企业竞争能力显着增强。衢州高新区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建立数字智造服务港,全面导入数字经济高端资源,一站式解决企业数字转型难题,加速构建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架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线上诊断、化工企业线下诊断覆盖率均达100%,新增浙江省级试点“未来工厂”2家、浙江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营业收入171.4亿元,同比增长63.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38.5%。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