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30年来,自贡高新区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理念,加快走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先后获批国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等23块国省级“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贡高新区稳步踏上“产业+城市”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建幸福宜居新城、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
当前,自贡高新区已形成以智能制造、新能源、先进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集聚效应明显,拥有工业企业500家,服务业企业4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78%。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自贡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兴能源光储智能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中园”、中建材凯盛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生态圈正加快形成。
升级改造传统产业。自贡高新区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累计实施水电球阀产业化等重大工业技改项目200个,完成技改投资超100亿元;运输机械集团等企业开发的产品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自贡高新区打造自贡市商贸服务业核心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夯实科技服务业,汇聚信息资源服务、检验检测和研发设计等多个领域科技服务业企业300家。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外贸基地(装备制造),出口创汇占自贡市同行业的70%。
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十年来,自贡高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导力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高成长企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体。
目前,自贡高新区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5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16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
自贡高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科技新区,着力打造西部科学城自贡科创园,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发展;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组建自贡先进碳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引入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创新资源,联合共建浙大自贡创新中心、哈工大(自贡)技术转移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
自贡高新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海尔海创汇、清华启迪之星等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在内的特色双创载体15个;成功打造国家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目前,自贡高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才6000人,通过校地合作、项目招引等方式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等各类高端人才200余人。十年来,自贡高新区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80个,总投入10亿元,实施技术攻关项目125个,30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打造幸福民生新样板
自贡高新区坚持“多规合一”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建设与工业园区互促共进,优化调整宜居生活区、产业发展区、科技创新区、旅游度假区四大功能区布局,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自贡高新区坚持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经济体量和人口逐年提升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该高新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100%,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0.33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0.25吨标煤/万元。自贡高新区人均公园绿地增至15.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45.2%,均居自贡市首位,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近年来,自贡高新区积极主动服务自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相关高新区,开展“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等协同创新;深化“东西协作”,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发达地区,全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当前,自贡高新区正在按照自贡市赋予高新区产业发展主引擎和动力源的定位,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引领区、营商环境示范区、宜居宜游先行区、幸福民生新样板、党建引领新标杆。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