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首个国家高新区,贵阳高新区牢记“高”“新”发展使命,积极融入贵州省脱贫攻坚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数据战略行动,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力全省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翻开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崭新一页,在中国减贫奇迹贵州篇章中贡献了高新力量、彰显了高新担当。
大数据产业领先领跑全国
贵阳高新区以背水一战的迫切、敢为人先的勇气高举大数据旗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发展大数据产业,10年来大数据产业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
先行先试引领大数据制度创新。贵阳高新区成立大数据发展局,出台“大数据十条”“区块链十条”等政策措施,建成投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率先获批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大数据引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率先在全国启动国家大数据产业孵化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率先成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形成了一批以“享链主权区块链”和“易鲸捷国产融合分布式数据库”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成果;抢抓“东数西算”等重大战略机遇,引进网易、麒麟、统信等龙头企业,培育东方世纪、高登世德、乐诚技术等本土企业,成为贵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核心区和引领区。
依托大数据产业集聚优势,贵阳高新区鼓励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支撑贵州省脱贫攻坚,探索减贫实践“贵州样本”。比如,依托云上贵州公司建成贵州“扶贫云”,围绕精准扶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打通扶贫、公安、教育、工商等省级部门数据资源,助力贵州省扶贫数据精准化管理;依托贵州电商云建成“一码贵州”,实现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整合云上贵州和贵州多彩宝数据资源建设“多彩宝政务民生服务平台”,成为贵州省政务大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架构中“一网通办”移动端唯一门户。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贵阳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推动新旧动能转化,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贵阳高新区紧扣重点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含“新”量和含“金”量高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的“两主一特”智能制造体系。“十三五”时期,贵阳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89.65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自2017年以来年均增速始终保持20%以上。同时,大力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大数据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比如,培育了航宇科技航空锻造智慧工厂等24个智能制造典型试点示范项目,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贵阳高新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丰富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贵阳高新区建成贵州科学城、贵阳国际人才城等物理载体,相继引进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落地、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获批建设贵州省惟一“人才特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逐渐成熟,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产业园”的创业孵化及产业培育全链条,打造了省部共建的中国·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打造贵州省首个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办理“一址多照,工位号登记”等,获批“国家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该高新区已成为贵州省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环境最好、办事最快的创新创业福地。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