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科技部火炬中心
        焦作“火炬”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焦作科技局 崔兰

         

          产业聚焦推动升级

          2012年10月,总投资25亿元、年产61万台的奇瑞汽车发动机在焦作新区批量下线。此举不仅填补了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没有发动机的空白,还标志着在焦作,一个由产业聚集引发的聚变效应正在持续发酵,也推动着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奇瑞发动机项目落户焦作,看中的正是焦作市完整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优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焦作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07家,已形成了发动机零部件、车轮零部件、车桥零部件、汽车电子零部件和车架零部件等5大类、1500多个品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居河南省首位。其中,“风神”牌轮胎、“河阳”牌汽缸套等产品享誉国内外。工程轮胎和汽缸套产能居全国首位,凸轮轴产能则居全国第二位。

          2009年,焦作被批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市依靠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以商引商,产业聚商,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格局。

          目前全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超亿元的企业有25家,超80亿元1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基地骨干企业有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东辰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原吉凯恩气缸套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形成发动机及零部件、车轮与轮胎总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车桥零部件、和车架零部件等五大品系,拥有5000多个规格品种。另外,近两年又开发生产了专用车、电动汽车整车产品。

          2014年,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6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2.6亿元,是2009年工业增加值的2.5倍,占焦作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8%;基地内建有材料加工工程开放实验室1家;有1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河南省创新型企业。基地内共有大专以上技术人员8504余人,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7.3%,其中研发人员2864余人,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12.6%。基地内企业拥有专利900多项,其中拥有发明专利70多项。2009年以来,基地内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8项。更为重要的是,焦作规划的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中,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一起,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将在政策、产业规划、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得到最充分的支持。在这里,产业集群已不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聚集,由聚集引发的合作与共赢,进而由此引发的项目谋划、产业招商、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浪潮,已成为产业升级“魔方”转动的推动力量。

          项目和招商推动基地提升

          基地认定以来,按照焦作市汽车零部件“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围绕焦作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焦作按照从零件—部件—整机—整车的发展路径,新建零部件及整车生产企业7 家,成立焦作市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焦作市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与此同时,为推动汽车零部件这一特色产业的聚集和升级,我市注重引进龙头产业及相关联的上下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引企业源源不断“进场”,放大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

          说起产业招商,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上下游产业,上引下联的故事不得不说。2007年,风神股份成功将厦工机械这家行业优势企业引进焦作后,不仅实现了门对门供应,节约了管理成本和产品运输成本,而且加快了供货速度,实现了战略双赢。此举还改写了焦作机械工业缺少整机制造的历史,有力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如果说,成功引进厦工机械是风神股份依托下游产业进行产业招商样本的话,那么,风神股份今年年初成功引进的龙星化工,则是依托其上游产业进行产业招商的又一典范。

          龙星化工位于河北沙河,是国内外最大的炭黑单体生产工厂。面对本埠扩大产能将面临运输压力的问题,龙星化工亟须调整产业布局,异地建厂。为此,风神股份在我市西部工业集聚区风神股份项目东侧引进建设了龙星化工的控股子公司焦作龙星,并投资10亿元建设焦作龙星化工4×3.5万吨炭黑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4.5亿元,为风神股份提供优质轮胎用炭黑和稳定的蒸汽。

          无独有偶。近年来,博爱县按照“发挥优势、培育龙头、延伸链条、壮大集群”的指导思想,突出做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补链工程”,倾力锻造产业集群,鼓励园区外相关企业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并通过推进“补链”工程,使企业由彼此的竞争关系转变为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集聚效应。产业故事的发生,其实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如今,焦作已经形成了风神轮胎产业园、中轴集团汽车零部件和通用机械产业园、孟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博爱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集群)。

          支撑未来发展的担当

          下一步,焦作将进一步发挥基地内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发动机及发动机零部件、车轮与轮胎总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三大类主导产品,努力开发培育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高科技产品,继续朝着“通用化、模块化、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围绕工程机械和专用车的发展,提高焦作市本土零部件企业配套率,同时将配套辐射到省内外。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锂电池的发展。通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建设、招商引资等途径,拓展和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到2020年,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2016年前,完成投资90多亿元,相继完成如下15个重点项目,新增销售收入210亿元。

          通过基地建设,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地方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焦作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基地的建设工作,在《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列为焦作市大力发展的高成长性产业之首。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焦作考察指导工作,对焦作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定位进行辅导。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委托中国汽协编制《焦作市汽车零部件“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市政府各部门对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共识。

          二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加快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焦作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品种较多,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几乎都能生产,但缺乏整机和整车,要想突破单靠自己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市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进行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发动机和整车生产企业,结束了焦作不能生产整机和整车的历史。

          三是重视研发机构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基地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组建了材料加工工程开放实验室,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基地内建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建立研发平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实现企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上档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建议:希望国家火炬计划继续支持基地内的产业化项目,推动基地的产业升级;在继续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重视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建设。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