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科技部火炬中心
        加强“五个载体”建设 推动基地创新驱动发展

          河南省科技厅高新处

         

          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河南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的发展原则,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以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为重点,以发展高端特色产业为目标,大力推进火炬产业基地“五个载体”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火炬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着,成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集聚部省创新资源,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的载体

          火炬产业基地以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重大专项为引领,集成省市各类科技计划,沿着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科技资源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新乡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自建立以来,承担863计划、火炬计划、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省)创新基金数十项,取得了一连串的技术突破,获得临床批件10余件、申请发明专利24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各类科研成果百余项,掌握了“用于纯化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的琼脂糖亲和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对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的载体。

          发挥基地中企业集聚的优势,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基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简化申报程序;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出一大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省9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7家,超过全省的十分之一,涌现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实施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全省9家火炬产业基地研发机构达到254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1家,省级研发中心60家。三是不断完善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省财政设立了1.5亿元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奖补资金,对全省包括基地在内的64家科技研发服务平台进行了奖补,引导基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协同创新的载体。

          基地中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相对完善,适合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产学研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联盟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其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指导和支持基地组建了超硬材料、防爆装备、起重机械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联盟为基础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开展协同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超硬材料联盟是国家、省两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郑州三磨所、黄河旋风、中南钻石、郑州华晶金刚石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建有“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批研发项目,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能够替代进口的超硬材料新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基地超硬材料行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吸纳外部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开放合作的载体。

          河南高端创新资源相对薄弱,为解决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火炬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和全国创新网络,加强与发达地区和知名研发机构的合作,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南阳防爆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入外部创新资源,与北京中关村及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了中关村南阳科技园;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从8个方面对中关村南阳科技园建设进行政策支持,南阳市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主动走出去。基地与英国PPI工程公司、俄罗斯防爆及矿用电气设备认证中心联合开展了 “新一代节能环保型轻型发电机”、“极寒环境下隔爆型电机防爆安全及可靠性研究”项目,并被列入国家国际合作计划;与挪威、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相互认可的防爆电气产品检验报告的合作关系,为中国防爆电气产品走向世界打通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研制的适应-45℃至-60℃环境要求的低温钻机及系列产品,批量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找准发展定位,打造高端特色产业发展的载体。

          基地定位于区域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沿着集聚、集群、集约、集成的方向发展。目前,火炬产业基地引领着河南特色产业发展,一些产业已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已发展成河南省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形成了发动机及零部件、车轮与轮胎总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车桥零部件和车架零部件等五大品系,拥有5000多个规格品种,开发生产了专用车、电动汽车整车产品。骨干企业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斜交工程机械轮胎产销量在全国位居第1位,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三大内燃机摩擦副生产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气缸套生产企业。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以起重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产品涵盖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骨干企业卫华集团、河南矿山、中原圣起、河南新乡矿山、华东集团、重工集团6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强。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矿用电器产业发展尤其迅速,连续三年产值的增长幅度均在11%以上,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覆盖率在90%以上,年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矿灯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矿用防爆蓄电池产能全国第一。

          下一步,河南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基地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基地利用“互联网+”等机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火炬产业基地二十周年征文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