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措施落实难度大
在中小企业园区里,同时适用园区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需解决政策集中和协调落实的问题。有些政策针对中小企业个体,有些政策则与园区绑定(例如专为园区提供的企业担保机制)。2009年以来,国家已出台5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务院文件、47部重要的部委文件,连同小企业创业园等各种园区政策,与中小企业园区相关的各项政策不下百部、措施不下千条。要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上要执行国家、部委政策,下要对接地方、园区文件,政策,涉及众多相关机构,园区管理面临诸多艰难挑战。
(二)资源环境约束企业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初级产品和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用地难、用地贵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消化成本能力弱,受冲击较大。一些中小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园区建设所面临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园区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园区遍地开花、数量庞大。全国各种中小企业创业园、中小企业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微小企业创业实验园等层出不穷,政府主管部门也认定了若干国家级中小企业示范园区。为了争夺各种资源,各个园区各显其能,展开激烈的竞争。有些园区为完成招商引资目标,盲目引进不合格的企业入园,包括一些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随着园区政策环境逐步趋同,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不断下降的困境。
(四)园区管理机制应加快改革
中小企业园区管理机制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园区仍是政府主导模式,管理方式教条僵化,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一些园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较薄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有些中小企业园区的创业门槛较高,企业设立前置审批复杂,并未体现园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部分中小企业园区变相成为以“圈地”为目的的房地产业。一些地方的开发商在园区周边兴建高档住宅区和娱乐设施,借完善“园区”配套之名谋取暴利。
(五)缺乏现代理论研究支撑
建立中小企业园区的实践离不开有关理论的指导。目前国内对中小企业园区的理论研究较为粗浅,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对于中小企业园区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演变趋势等问题缺乏可参考的理论成果,亟待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典型园区的好的经验,例如苏州园区、太仓园区、青岛园区等的案例分析也需要加强研究,大力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