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开展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基金相关工作,在组织形式、支持方式、支持范围上积极寻求突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经费成倍增长,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地方与社会资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广州市推荐的16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在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获国家资助金额共1.18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项目立项数和资助金额同比去年增长了39.7%和43.5%,同比2010年分别增长142%和129.8%,项目立项数占全省总数的48.3%。自199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以来,广州已累计获得国家立项项目数727项,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4.78亿元,主要做法有:
一、坚持省市区三级联动 在组织形式上求突破
按照“共同征集项目、共同组织评审、省市区(县)共同支持”的方式组织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支持的局面,扩大了地方创新基金的支持面,增加了企业在国家创新基金立项的几率。在项目宣传动员、申报培训、立项评审、监理、验收等环节,做到了区、市、省多级参与,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有效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府服务,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二、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 在支持方式上求突破
从2012年起,广州市创新基金从项目组织申报开始,便积极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及相关投融资机构的专家参与对项目申报培训、项目评审等工作,在开展技术评审的基础上兼顾企业成长性和未来上市的可能性等。同时,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积极投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支持方式上实现从过去单一无偿资助方式向无偿资助、创业投资等多种方式转变。2012年广州市共获得国家服务机构补助类项目16项,比去年增长了14.3%,获得国家创业投资引导类项目10项,比去年增长了25%。
三、整合创新基金资源 在支持范围上求突破
广州市主动承担了2005年的异地评审、2006年和2007年的国家创新基金联合评审工作。2009年,根据国家的部署,采用了会议评审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地方立项评审模式。2010年,广州市实行地方基金市、区联动支持方式,2012年又增加了重点培育项目,扩大了中小企业的支持面。三年来,广州市每年以创新基金经费3000万元为基础,拉动区县配套近5000万元,获得国家支持资金25091万元,资金放大效应在3倍以上,带动企业投资超过30亿元。
四、抓好重点企业扶持培育 在发展成效上求突破。
一是为适应国家创新基金政策的调整,2012年广州市在创新基金专项中新设立重点创新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及在细分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的企业,共获得国家重点创新项目10个,获资助金额1380万元,占全省重点项目的70%。二是注重扶持引导成效,通过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不但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高死亡期”,而且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已有37家企业组建了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创新型企业,1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三是注重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近期完成验收的62个项目中,产生各类知识产权2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件,平均每两个项目获得一件发明专利授权。(来源: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